全国统一服务热线:400-123-4657
站内公告:
联系我们CONTACT
2024-11-28点击量:873
本文摘要:日本画家爱人绘画“蛤蟆仙人”特展上有一件元代的道学画名品,京都知恩寺藏《蛤蟆铁拐图》。日本画家爱人绘画“蛤蟆仙人”特展上有一件元代的道学画名品,京都知恩寺藏《蛤蟆铁拐图》。作者是颜辉,元代江西吉安人,善画道学及鬼神。
《蛤蟆铁拐图》是两张大立轴,一幅是仙人刘海蟾,一幅是仙人铁拐李。绘画整体有仙鬼气氛,但是细节一丝不苟。中国珍藏元代绘画,多为文人画,这种名家的道学绘画是不能多闻的珍品。《蛤蟆铁拐图》早于在明代就早已流向日本,影响相当大,很多日本著名画家都研究绘画过这两幅作品。
到后来刘海蟾所代表的甚至出了日本文化的一个最重要符号。前几年日本的风行漫画《火影忍者》(Naruto)里就大量用于蛤蟆仙人的概念,取得了相当大顺利。日本珍藏中国文物,除了绘画之外,还有其他的门类,有些在中国早已几乎无迹难以确定了,在日本还保有完好无损。此次特展有一个展厅是丝织品类的文物,其中就有日本寺院自古以来流传的中国宋元时代的袈裟和横披。
袈裟是佛教僧人的正装法衣。袈裟上有一个个格子,象征物“福田”。有所不同的佛教宗派有不一样的袈裟,此次特展上有两件禅宗的袈裟,其特色是顶部呈圆形一道曲线。
第一件袈裟是京都外传寺的藏品,宋代兀庵普宁禅师(1197-1276年)所用。兀庵普宁东渡日本传法,其弟子东岩惠安首创外传寺,将祖师的袈裟保有至今。
这件袈裟用精致的织法展现出出有华丽的牡丹唐草纹,在南宋的发掘出物里也少见类似于的工艺,可以证实是南宋之物。另一件袈裟来自京都天授庵,其特色是有大量佛像和花鸟的刺绣,推断是水陆法会上用于的袈裟。这件袈裟用的刺绣方法叫“编绣”,多见于西藏的古代织物,元代时起源于内地,所以这件应当是元代的作品,在13世纪晚期起源于日本。
僧人穿袈裟时外覆于右肩的衣物,称作斜被。此次特展有一件“宝珠羯磨纹样斜被”,京都仁和寺珍藏,是11世纪性信法亲王(1005-1085年)用于过的法衣。横被的锦叫“准复样纬锦”,以前只在日本找到过,被指出是日本五谷丰登时代独有的工艺。
但是近年以来,某种程度的织锦在辽代古墓大量发掘出,可见还是中国的工艺。这件斜被很有可能是辽代生产,然后通过商贸起源于日本。本次特展除了原产于中国的文物,还有一些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日本文物,某种程度价值非凡。
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京都西住寺的“宝志和尚坐像”。宝志和尚(418-514年)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传奇僧人,据传梁武帝曾多次命画师为其画像,但就在画师写诗的时候,和尚面部突然裂开,里面显露出有观音形象,让画师无法笔墨。这件雕塑就是在展现出宝志和尚升天的一刹那,形象十分独有。这件作品是11世纪雕刻的真人等身像,当时中国正值北宋,宋太祖赵匡胤以捉弄孤儿寡母提供政权,得国有异,对于正统性的众说纷纭十分在乎,于是声称宝志和尚曾多次应验过宋朝,并大力鼓吹宝志和尚的信仰。
这件作品应当是宋代这种信仰起源于日本后制作的,现在中国早已没宝志和尚像了,只有日本的古物亲眼了那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。京都国立博物馆这次特展,还有一件和老北京涉及的日本国宝文物,那就是日本画家谢寅(1716-1783年,又名与谢芜村)所画的《夜色楼台图》。这是一幅长1.3米的横卷,但是被裱成了立轴,绘制时间在1778年至1783年之间。
画卷的右端写出有一句诗文:“夜色楼台雪万家”,这是明代诗人李攀龙(1514-1570年)所不作。当年李攀龙在北京的酒楼不会醉,回想辞官远去的友人,于是作诗《思宗子互为》,有“春来鸿雁书千里,夜色楼台雪万家”之语。谢寅在日本京都看见这句诗,很有动容,于是绘制了一幅想象中的北京雪景图。这幅图用空白展现出雪山,用墨色展现出黑夜,用胡粉回应冬日,下面是老北京的街市,一座酒楼立有街中。
全卷墨色变化多端,意境悠远,虽然是日本文人画,但是老北京古都雪夜的韵味尽在其中,是难得的佳作。
本文来源:Bevictor伟德官网-www.sanboh.com
ink